挤出机辅机

产品信息

  从1994年开始,海天就是全球产量第一的注塑机品牌,这个记录从始至终保持至今。

  海天作为世界上产量最大注塑机制造企业, 为市场提供了两万两千台注塑机,其中约32.2%的产品出口至130多个国家与地区,海天做到这样,仅花了45年。

  在海天集团创始人张静章的办公桌旁边,有一个硕大的地球仪,张静章上班时,常会转动它,一遍遍扫视地球仪上五大洲的各个国家和地区,思索如何把企业推向世界,与全球精英一起研制世界一流的注塑机。他说,世界那么大,“走出去”天地宽。

  上世纪90年代初,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非公有制企业陆续“走出去”,海天集团也开始向外拓展,将首批出口产品卖到了希腊,并建立了自己的外销团队。这几年,张静章愈发深切地感受到国际化的必要性:“全新的世界出现在面前,豁然开朗,让人信心倍增。”

  “走出去”不仅是卖产品,还要引技术、聚人才、优服务。这是一条伴随着荣耀与荆棘的道路。1993年,为了更好的提高注塑机零部件的精度和质量,海天耗资3亿元,购买了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数控机床。引进先进设备并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后,海天注塑机的质量与价格得以迅速提升。

  1994年,海天研制的注塑机坐稳国内头把交椅,并成功将“海天牌”注塑机放上了美国芝加哥机械工业展览会的展台。然而,作为唯一代表中国的装备类展品,“海天牌”注塑机没有正真获得应有的“话语权”,只能放在地下一层很不起眼的位置。参展的海天工作人员没有气馁。他们想到了一个“迫不得已”的办法:在机器上写了一行字——买注塑机送欧洲旅游。

  这个临时广告很快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工作人员把握机会,“竹筒倒豆子”般向闻讯而来的客商以及组委会专家成员介绍海天产品优越的性价比和特色功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举提高了知名度。

  2006年1月,海天开出超过100万元的年薪,请来德国塑料与橡胶机械协会原主席海勒姆·弗兰茨担任执行副总裁。“吸引人才加盟,首先就要确立人才的市场价值,没有这样宽阔的胸怀,就难以聘到国际上拔尖的专家!”张静章说。

  从卖产品到卖服务,走服务型制造企业之路,是企业迈入产业链高端环节的必由之路。为了破除交货期晚、售后服务困难等海外服务瓶颈,2002年,海天加快“走出去”步伐,分别在加拿大、墨西哥、巴西、意大利、土耳其开设了境外公司和组装厂,并以五个海外公司为中心,辐射四周的国家和地区。目前,海天在9个国家设立了海外直属子公司,在全世界内拥有60多个销售和服务伙伴。

  “尽管我们销售规模已经是全球第一了,但从技术角度来说,特殊机型的第一在加拿大,全电动节能机型日本最强,我们还有进步空间。”张静章说,“我们曾花钱向日本企业买图纸,再自己慢慢研究摸索。我们还在世界各地建研究所,聘请当地工程师为我们服务,派自己的人过去跟着学,我们甚至在德国开设了工厂。”

  在国外考察时,张静章发现很多外国工厂的硬件并不比国内好,但企业管理先进,员工素质过硬,做事认真到位,产品自然精细。张静章意识到,想要走向世界,就必须站在世界的高度看待问题,以世界的规定要求自己。

  持续的技术创新使得海天引领了行业的发展走势,也使得海天获得了制订行业标准的机会。目前海天已经负责起草了橡胶塑料注射成型机通用技术条件、橡胶塑料注射成型机检测的新方法、橡胶塑料注射成型机能耗检测的新方法等国家标准,还代表中国参与了《橡胶塑料注射成型机安全标准》国际标准的起草工作。这些标准的制定改变了我国注塑机行业没有国家标准的现状,极大推动了行业科学技术进步,提高了这一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话语权。

  “人一定要积极向前冲,不进则退,慢进也退。从长远看,注塑机市场没有饱和,发展空间还很大。”张静章说,在海天“十三五”战略中,加快步伐实施“走出去”依旧是重点,未来海天注塑机外销的比重将提高为40%到50%,争做全球注塑机领跑者。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